影展日期:2007年12月14日至2007年12月21日與2008年1月11日至2008年1月18日

影展地點:光點臺北

經過漫長的等待,成立已44年的法國的戲劇重鎮「陽光劇團」終於首度來到臺灣演出,帶來他們才剛在雅典、亞維儂、布宜諾斯艾莉斯、聖保羅等地巡演的新作【浮生若夢】。很少人會稱「陽光劇團」為一個前衛劇團,或許是因為他們從不使用高科技特效,從不以視覺或聽覺效果挑釁觀眾。但是,他們對演員肢體、對使用舞臺與劇場空間的特殊觀念,逆轉傳統與現代的單向思考模式,結合戲劇與現實生活的劇團經營理念,對多種族文化的包容,毫不迴避地對政治環境的介入…,早已讓「陽光劇團」成為一個深具爆發力且影響力深遠的表演團體。亞莉安‧莫努虛金(Ariane Mnouchkine)是這個劇團的靈魂人物,但是她和「陽光劇團」與他們所表演的地方「彈藥庫劇場」,早已是三位一體,無法分割。

右手導戲左手拍電影的莫努虛金與電影的關係非常特別。父親是知名的電影製片,並以她的名字為公司的名稱(Les Films Ariane),曾拍過很多通俗的影片,但也包括雷奈、考克多、費里尼等大師的影片,其中,莫努虛金就曾參與Philippe de Broca的【裡約的男人】(L'Homme de Rio)的編劇工作。此外,在英國學習心理學時期,與後來成為著名劇場工作者的John McGrath和電影導演肯洛區(Ken Loach)一起在學校的劇團工作。最後,與她一起創立「陽光劇團」的Philippe Léotard,後來也成為法國影壇一位重要的演員。所有這些或許無法說明,日後為什麼她會跨足戲劇與電影兩個領域,但確已依稀勾勒出莫努虛金隨後劇場美學與走向的輪廓。就像肯洛區和John McGrath等人的理念一樣(兩人都曾從事電影與電視的工作),莫努虛金非但沒有完全排斥電影或電視的娛樂傾向,反而是從中汲取養分,認為劇場必須是一種娛樂、必須通俗化、大眾化;但前提是:它同時也必須是一種政治參與,必須對當下、對現實生活、對現狀的反思與介入。

回到法國之後,她進入巴黎大學,成立「巴黎學生劇場協會」,並且開始導戲。接著,她花了一整年的時間旅行亞洲,就在那個時候,亞洲傳統戲劇吸引了她的目光,並且種下日後影響她劇場觀唸的因子。1964年以「巴黎學生劇場協會」的班底創立「陽光劇團」,開始演出高爾基、莎士比亞等大師的劇作演出。他們一起生活、創作、即興表演。這導致他們逐漸放棄直接對經典劇作演繹的路線,放棄將唸白文字當成表演主軸的西方正統戲劇進行方式,慢慢地轉向集體創作。1970年,在巴黎近郊一個沒水、沒電、沒暖氣的廢棄彈藥工廠排練【1789】。該劇在義大利獲得空前的成功,原本以為回到法國之後他們會得到一個正式的表演場所,只是希望一直落空。但是,什麼是一個正式的表演場所?莫努虛金說:「需要的是一個有點特別的地方,一個『空間』,而不是一個『劇場』」。經過一番折騰之後,他們荒謬地發現,最好的地方其實就是他們排演的「彈藥庫」,於是團員自己補土、油漆。當年12月,在零下4度,沒有暖氣的情形下上演【1789】,「彈藥庫劇場」於是誕生。

由於劇場位於偏遠的巴黎郊區,下了地鐵還得走一段泥濘的土路才能到達,團員貼心地自己下廚,在現場販賣熱湯,莫努虛金親自開門、撕票;因為沒有後臺,所以觀眾走到位子的途中便看到演員正在上妝…,所有這些都成了日後「陽光劇團」獨一無二的傳統。空無一物的彈藥庫,變成一個可以隨著每一個劇作需要,隨著所要營造的氛圍而重新改造的空間,它的可塑性甚至回頭影響演出的形式。所有的演員領相同的薪水,排練時可輪流演同一個角色,每個人都可以提出自己看法,直到角色浮現、豐富,並且找到適合演出這個角色的人為止,這又是另一個獨一無二的傳統。

永不妥協的莫努虛金在政治立場上的堅持與篤定更是義無反顧,不僅每一齣新戲都與時事契合,真實生活上,曾絕食抗議克羅埃西亞種族戰爭,公開譴責法國政府驅逐非洲移民,今年4月甚至與影星珍妮摩露(Jeanne Moreau)、導演巴提斯‧薛侯(Patrice Chéreau)、著名心理學者克莉斯蒂娃(Julia Kristeva)等150人共同簽署一份名為「在還未太晚之前」(Avant qu’il ne soit trop tard)的宣言,呼籲法國人民不要將票投給自大的右派總統候選人Nicolas Sarkozy,以免法國變成一個弱肉強食且排外的國家。此舉在法國社會掀起不小的波瀾,但這種充滿社會關懷的人道精神,正是「陽光劇團」之所以獨樹一幟的原因。

此次影展將演出八部影片,與國家劇院【浮生若夢】的演出相互輝映,是進入「陽光劇團」世界的必經之路。因為「陽光劇團」不只是一個劇團,他們的影片不是演出的現場記錄,而是支解原本已經定型的演出形式,在視覺上重構另一種可能的思考路線。透過這些影片、他們排練的紀錄片、與阿富汗劇團交流的影片,我們將會看到一個表演團體狂放不拘的生命力,與企圖改變世界的淑世情懷。

放映影片片單:

【最後驛站】(奧狄賽)Le Dernier Caravansérail (Odyssees)

第一部:【殘酷的河流】(The Cruel River)

Ariane Mnouchkine︱France︱2006︱Color︱French︱Video︱2h25 (English Subtitles)

第二部:【起源與命運】(Origins and Destinies)

Ariane Mnouchkine︱France︱2006︱Color︱French︱Video︱2h30(English Subtitles)

改編自2003年「陽光劇團」集體創作,Ariane Mnouchkine導演的【最後驛站】。

演員:Duccio Bellugi-Vannuccini, Serge Nicolai, Maurice Durozier, Delphine Cottu, Virginie Colemyn, Shaghayegh,…

全劇分為兩個部份,第一部【殘酷的河流】講述逃離、出走,第二部【起源與命運】講述逃離與出走的原因,兩部作品各自獨立,可分開欣賞。故事以亞洲的移民為開端,他們穿越山川、河流、湖泊等自然的國界,掙脫政治與人為的藩籬。幸運的找到自己夢中的土地,比較不幸的則是繼續流離失所。藉由演員肢體改變舞臺,世界來到我們眼前,「陽光劇團」帶著我們,去傾聽那些被政治人物和媒體掩藏的世界之音。

『【最後驛站】(奧狄賽)已經存在,那是一齣戲劇表演,是非常多細小的故事、是些許命運的殘屑、是一些男人和女人們生命的片段。那些人們稱之為難民、偷渡客或移民的,其中一種比較尊重的說法是:「旅行者」。那是一個被時間層層剝開的奧狄賽海洋,它們可能是英雄化的,也或許是平凡的,但必然是戲劇性的。【最後驛站】(奧狄賽)現在要成為一部影片,一部真正的影片。既然是電影,那就不能只是簡單的現場紀錄,而是去實現另一場全新的藝術冒險。拜電影之賜,我們能更進一步地去深入挖掘本來就幾乎是源源不絕的原始素材。也能給予戲劇去強化它見證的潛力與在其中撮合瞬息萬變之事物的可能。尤其是去實現我們對那些曾經告訴我們故事的人們的承諾,還給他們發言權。為那些沒有留下痕跡的人們留下痕跡,因為人們不願意傾聽他們的呼喊與呢喃。那些我們向來禁止他們發言的人們』–Ariane Mnouchkine

【河堤上的鼓手】Tambours surla digue

Ariane Mnouchkine︱France︱2003︱Color︱French︱Video︱140min(English Subtitles)

改編自1999年「陽光劇團」演出,Hélène Cixous劇本,Ariane Mnouchkine導演的【河堤上的鼓手】。

演員:Nicolas Sotnikoff, Renata Ramos Maza, Juliana Carneiro da Cunha, Duccio Bellugi Vannuccini, Sava Lolov, Myriam Azencot, Serge Nicolai…

【河堤上的鼓手】這齣戲於1999年首演之後已經有將近二十萬人觀賞過演出,是「陽光劇團」最受歡迎與好評的經典劇碼之一。2003 年,Mnouchkine以電影手法重新展演這齣戲,產生一個相當不同於劇場演出的版本。除了忠於這個源自日本的故事對人類限制與盲目的寓意之外,電影鏡頭加強了戲劇張力,並讓觀眾更真實貼近劇中共同演出的偶、操偶師與演員三層緊密相連的複雜關係。

日本傳統人形淨琉璃(文樂)是一門相當精緻的偶戲藝術,因為人形偶沒有表情變化,完全靠執偶師以偶的肢體取代細微的感情轉折,需要非常高超的技藝才能達到維妙維肖,模模擬人的境界。Mnouchkine取材日本人形淨琉璃劇碼,加以實驗創新,以真人模仿淨琉璃的表演風格,維妙維肖的精緻程度令人讚嘆之外,更另有一層傳統偶戲之外,人偶之間相互對照模仿的哲學思辯趣味。可以說Mnouchkine難得的才華,在於西方劇場的寫實主義傳統中,巧妙地融合東方藝術特殊的元素魅力:惑人的色彩、激情、嚴格控制的肢體表演,成功地呈現出讓人耳目一新的創意。

Mnouchkine對亞洲文化的興趣早在「陽光劇團」成立之前,一趟讓她領會戲劇藝術奧祕的漫長的亞洲之行就已經萌芽,她曾以模仿亞洲戲劇表演的方式執導【成吉斯汗】,試圖刻劃這個傳奇軍事家複雜的多面性格。如同她的前輩安東尼亞陶和布萊希特,她發現表演藝術是「東方的」;發現幾個世紀以來,日本、中國、印度和巴里島最出色的演員已經巧妙地將所有需要表達的情緒程式化了。而戲劇藝術正誕生於這種代代相傳的奧妙模式中。

Mnouchkine稱這個作品為「想像的歌舞伎」,因為她對是否能真實呈現或正確地詮釋日本文樂藝術不感興趣。她真正想嘗試的是重新發明一種遊戲,能夠以驚人和多變的方式呈現看似平凡無奇的日常生活真實面貌。劇場與電影之間的對話變得如此強烈,使得戲中的場景與觀眾有了關連。生活的狂熱與抗拒彷彿在電影銀幕後方呼喊,緊緊抓住觀看的你我。

【夜太陽】Au Soleil meme la nuit, scenes d’accouchement

Eric Darmon/Catherine Vilpoux/Ariane Mnouchkine︱France︱1997︱Color︱French︱Video︱165 min

【夜太陽】片名的原意是,透過「陽光劇團」日以繼夜的排演過程,以團長Mnouchkine個人為主軸,透過以莫里哀喜劇【塔土夫】(Le Tartuffe)為背景所進行的排演與訪談,讓戲迷一窺這個西方現代戲劇的重鎮,深刻地瞭解Mnouchkine的戲劇思想。

從1964年創社以來,「陽光劇團」就不斷致力於呈現當代社會變遷和文化思維的戲劇藝術,即使上演的是莎士比亞、歐裡庇德斯或莫里哀的傳統劇目,他們都可加以轉換為發生在柬埔寨、印度等地的驚人的人間鬧劇。Mnouchkine小時候就常跟隨她的父親–電影製片人亞歷山大.莫努虛金的電影攝製組,對她成長後獨立開放的思考和深遠的眼光有極大影響。她的理想性格堅信戲劇能夠改變世界。她是少數把理想與舞臺融為一體、把一生都奉獻給心中激情的具有犧牲精神的劇團領導人。

本片導演艾力克達蒙以四個月的時間持續紀錄「陽光劇團」演員排演的各個層面,以及劇場視覺概念的成型經過。Mnouchkine著名的集體創作模式在她與演員的溝通和互動下,生動地呈現出肢體與即興創意的面貌。演員輪流嘗試扮演不同角色,分析並討論,並將場景的構想和每天報紙內容的閒聊一起進行。討論與排演之後,劇場種種行為在努力保有創作自由的同時轉化成作品。在Mnouchkine毫不保留地開放她引領「太陽劇團」的各項祕訣之後,觀眾如同親炙一場精采無比、發人深省的戲劇課程。

【1789】1789

Ariane Mnouchkine︱France︱1974︱Color︱French︱16mm︱146 min

拍攝於「陽光劇團」集體創作,Ariane Mnouchkine導演的【1789】。

演員:Rene Patrignani, Jean-Claude Penchenat, Maxime Lombard, Georges Bonnaud, Fabrice Herrero,…

從1789年拉法葉的軍隊於戰神廣場對著人民掃射開始,到1791年國王逃往Varennes為止。以街頭藝人表演的形式,重現了法國革命最後兩年的歷史。拍攝於1973年6月劇團在「彈藥庫劇場」重演該劇的最後13場演出。影片並未著重於某個部份,而是謹慎地拍下戲劇進行的每一個細節。做為Mnouchkine的第一部影片,【1789】見證了70年代初期前衛劇場最令人興奮的創造力。該劇在68年學生運動的氛圍下誕生,即興開放的表演形式,讓演員與觀眾混為一體,甚至容許觀眾參與討論,成為戲劇的一部份。首演於米蘭著名的 Piccolo Teatro(由義大利最重要的劇場導演Giorgio Strehler所創立),獲得一致好評,是「陽光劇團」以集體創作為主軸的奠基之作。返回法國之後,Mnouchkine將表演與「彈藥庫劇場」的建築空間完全結合,讓演員、觀眾與劇院空間(不只是舞臺空間)成為一個開放且相互感染的磁場。因此,【1789】算得上是現代西方劇場史的重要標記。

『在法國,學校有一種很欺騙性地教授歷史的方式。他們講的永遠都一樣:只有中產階級,其他甚麼也沒有。更慘的是,小孩子原本天生都非常感興趣的,但是人們以極其無聊的方式,讓他們經過幾年的學習就覺得反感。那麼,當時我們想做的,就是藉用法國大革命這個算得上是極為活潑的神話,但是由觀劇望遠鏡的另一端來看。不會有人否認法國大革命是中產階級的革命,但這也並不意味它只被中產階級所擁有。我們選擇以人民的角度去呈現革命,也就是說,以農民和巴黎小工匠的角度。它因此傳達出與平常有點不太一樣,關於的革命觀點。』–Ariane Mnouchkine

【莫里哀】Molière

Ariane Mnouchkine︱France︱1978︱Color︱French︱35mm︱250 min

演員:Philippe Caubere, Jean Daste, Josephine Derenne, Brigitte Catillon, Claude Merlin

影片敘述莫里哀的故事,父親是地毯商,母親很早就過逝,一個1622生的小孩,是如何成為一位才華橫溢的劇作家?從他幼年開始,直到他逝世為止,在17世紀這個既野蠻又高雅的法國,我們將看到他在人生道路上愉悅、不幸與榮耀。從他第一次嚐試創作戲劇,到他的失敗、成功、奮鬥與懦弱。我們將與莫里哀的劇團一起生活,參與他們這個巨大家庭史詩的構築,其中有信教者、無神論者、饑餓的農民與弄臣間的相互衝突。

『對我們來說,拍一部關於莫里哀的影片正是我們夢寐以求的,也就是說一種重新全面質疑的機會,因為我們面對的是某種巨大的事物。我們重新回到初學者的位置(…)。那是一項考驗,但是是正面的考驗。那同時也是對一位創作者之生平、對一個創作團體、對戲劇在某種特殊的社會條件下的思考,因為在片中,莫里哀的生活與他的時代有著同樣的重要性。它絕不是一部關於戲劇的影片,它是一部歷史劇,關於一個藝術家的生命,關於他如何在矛盾中滑行的影片。我們非常高興能拍這部影片,最棒的是,我們全部都找回了再去做劇場的慾望。有時候一點都不是這樣,也就是說,有時就像洩了氣一樣:我們感覺到自己站在戲劇道路的陡坡上。』–Ariane Mnouchkine

【一個太陽在喀布林…甚至是兩個】Un soleil à Kaboul ... ou plutôt deux

Duccio Bellugi-Vannuccini/Sergio Canto Sabido/Philippe Chevallier︱France/Afghanistan︱2006︱Color︱French︱Video︱75 min

2005年6月,在阿富汗文化基金會與私人機構的邀請下,Ariane Mnouchkine與她的

「陽光劇團」出發前往阿富汗,在首都喀布林開設工作坊。在戰火摧殘下倖存的一個玫瑰花園裡,這個微不足道的私人行程,讓一個勇敢的年輕阿富汗劇團得以誕生,它叫「Theatre Aftâb」(Aftâb 阿富汗文,意為太陽)…,一個位於中亞的小「陽光劇團」。本片讓不但我們進入「陽光劇團」創作的過程裡,也讓我們參與了這個飽受將近30年戰火蹂躪的阿富汗人民的內心世界。是深入「陽光劇團」創作理念的最新紀錄片。

【神奇之夜】與【違背誓言之地】將不上字幕,在光點藝文廳放映,免費入場。詳細放映時間請注意現場公佈或上光點網站查詢。

【神奇之夜】La Nuit miraculeuse

Ariane Mnouchkine︱France︱1989︱Color︱French︱Video︱135min

演員:Maxence Camelin, Baya Belal, Christian Dupont, Georges Bigot, Simon Abkarian, Christine Murillo

法國議會(l’Assemblee nationale)是法國國家最高的立法機關,1989年時議長請Ariane Mnouchkine創作一齣戲,慶祝議會成立兩百週年。她選擇以1789年法國「人權和公民權宣言」的制定、爭辯到宣告的過程為題材。是一部充滿戰鬥精神與激情的史詩。

【違背誓言之地】D’après La Ville parjure ou le Réveil des Érinyes

Catherine Vilpoux/ Ariane Mnouchkine︱France︱1999︱Color︱French︱Video︱75min

改編自「陽光劇團」演出,Hélène Cixous劇本,Ariane Mnouchkine導演的【違背誓言之地】。

演員:Renata Ramos Maza, Myriam Azencot, Juliana Carneiro da Cunha, Nirupama Nityanandan,…

因為輸血,一位母親失去兩個孩子,她要求法律還她正義,並且詛咒剝削無數生命的唯利是圖精神。故事橫跨自耶穌誕生前3500年到西元1993年,影射震撼法國社會的「輸血感染愛滋事件」,是「陽光劇團」借古諷今的劇作。藉由Eric Darmon拍攝的影像,本片導演Catherine Vilpoux以「陽光劇團」演出的片段,佐以資料影像,重新詮釋整個事件。

接著,【浮生若夢】的演出就要開始…

『我們就快要開始了。再一個月,觀眾就會進來。我將會看到他們的臉龐。我們在表演廳的周遭鑲上了小燈泡。我可以看到所有他們的臉、我們所有人的臉。他們排列得很整齊。宛如是在英國高中裡的合唱隊,或者是在醫學院裡的講堂,一堂屍體解剖課,或是一場關於起源的議會,關於我們的起源的議會。

隱身於我們新安裝的舊木傢俱旁,他們仔細地觀察我們長方形的小小空間,他們在等待。我看到他們,我怕他們,我愛他們。至於演員,他們還躲著。

我受到你上一齣戲佈景結構很大的啟發,就是你在我們劇場裡演出的那齣戲。其中最大的就是,我們的劇團遠比你的有更多隻嘴巴要養。

這齣戲叫【浮生若夢】。在一片混亂中,我們開始起錨(…)。

世界在我們周遭爆炸開來…,而我們,我們嘗試做一齣戲關於…,關於什麼來著?或使我告訴你,演員們和我自己,我們發現自己在做…做幾乎什麼都不是。我們叫這幾乎什麼都不是為不幸、為幸運,它常常是遺憾,但有時卻很高興的是意外之舉,是我們小小的啟示錄。

我們才剛烙下的軌跡已然消逝,我們的痕跡就和沙灘上的蛇一樣無法辨識。我不知道自己為什麼很想寫這封信給你。我今年67歲了,我是最老的一個,最年輕的才20歲,在她與我之間,各種年紀都有(…)。

世界在我們周遭爆炸開來…,冰山融了,海水漲了,我們夢中的島很快地就會被淹沒,但我們卻還是一群「感知上的文盲」』–Ariane Mnouchkine

節錄自一封給友人的信–2006年10月18日

「彈藥庫劇場」是一個很類似華山藝文特區的閒置空間。「陽光劇團」真對每一個演出重新規劃空間的使用與觀眾的動線。看錶演前,強烈建議上劇團的官網http://www.theatre-du-soleil.fr(法文),點選左邊Visite virtuel。第一張地圖是【浮生若夢】,第二張則是【最後驛站】。點選地圖或旁邊的選項就可以看到現場實景。從踏進劇場的第一步,就會感受到整個空間刻意為該演出營造的特殊氛圍。
導演演員
相關